猪年,猪的价格影响着所有的神经。猪肉是民生的重要产品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维持民生重要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。最近几个月,从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,为了确保猪的稳定生产和供应,以确保人们的“食物篮子”供应,进行了全面的斗争。
受非洲猪瘟暴发的影响,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,猪和母猪的生产能力一直在下降,导致猪肉市场供应紧张。今年3月,特别是6月以来,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集中。
进入11月,生猪价格的上涨趋势开始改变。农业和农村部的数据显示,全国农产品市场上猪肉的平均价格从11月21日的49.61元/公斤下降到43.7元/公斤。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猪肉批发价格下跌。连续三周增长超过16%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还显示,商品母猪和种母猪的价格都在下降。 “生猪生产能力下降已基本到达谷底”,“生猪生产整体进入止跌回升的转折点”,“生猪价格暂时停止上涨” ...“大动员”企稳生产和保证供应越来越有效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轮“稳定生猪价格”也成为加快农业供给方改革的新机遇。在促进猪瘟疫情解决的过程中,科学育种,大规模育种和现代育种已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,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得到了加速。
失衡是生猪价格上涨的核心
自今年3月以来,尤其是6月以来,生猪价格一直大幅上涨。 10月31日,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52.33元/公斤,比9月底的36.34元/公斤上涨44%。十月份猪肉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01.3%,对CPI上涨的贡献约为2.43个百分点,占同比上涨近三分之二。结果,10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.8%。超出市场预期。
为什么养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,养猪产量如何?
实际上,这轮生猪价格上涨的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。关键词“供应不足”。非洲猪瘟和周期性因素的结合是问题的核心。
众所周知,生猪周期始终是影响生猪价格变化的关键变量。生猪周期的本质是供需关系。猪肉供应方面主要受到诸如育种利润和政策干预等因素的影响,这被称为“灰犀牛”。非洲猪瘟是影响这轮猪价格的偶然因素。正如农业和农村部市场和信息技术部运营监管部门负责人所说,当前一轮生猪价格在2018年5月跌至周期的低点,然后进入了新一轮上升通道。
“灰犀牛”和“黑天鹅”都使猪的供应恶化。
根据农牧部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最新数据,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053.1万头,环比下降14.64%,同比下降46.02%。比去年同期。